儿科护理学
(一)课程简介
《儿科护理学》是一门专科性较强的学科,主要研究从胎儿期至青少年时期的小儿生长发育规律、预防保健、儿童心理及智力发展、疾病治疗和护理,以及如何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,以达到恢复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。儿科护理学是现代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,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对儿童提供综合性的、广泛性的护理,是护理专业必修的课程。
(二)课程负责人简介
魏玲玲,讲师,中共党员,大学本科学历,护理学(涉外护理方向)专业,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0年,护理学专业教学4年。承担儿科护理学、康复护理学、中医护理学、临床营养学的主讲任务和基础护理学、外科护理学、内科护理学、妇产科护理学、急危重症护理学等实训助教任务。参与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1项、校级课题1项;参编实训教材1部;发表教学论文1篇;获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“优秀教师”称号1次;获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三等奖2次;获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优秀班导师1次。
(三)课程特色
1.打造医教融合、德医双修,把实际经验和临床案例融入在课程中。将传授知识、临床护理经验和思政教育融入儿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中,以儿科疾病和护理知识为主体,通过思维导图,典型病例和分析讨论,培养学生对知识体系的分析能力,增强职业使命感,守护儿童健康。
2. 实施多种教学方法和多维度授课,例如加入BOPPPS 模型的教学模式,通过课前测试收集和反应学习问题,确定教学内容,通过BOPPPS完整体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、评价的每一个环节,加强学习效率,提升课程的“高阶性和创新性”。
应用BOPPPS 模型的教学模式
3. 结合护理学专业特点,“课程思政”贯穿教学全过程,培养学生尊重生命、慎独慎微、爱幼护幼的职业精神,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。

职业精神面貌
“课程思政”融入课堂
4. 全面考核知识、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评价体系。通过开展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、传授知识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方式,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,期末试卷采用多种题型考核学生对儿科护理学知识的记忆、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。通过这种多元化综合评价体系,推动学生知识、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。
婴儿沐浴
操作考核
教师先行示范,学生分组演练,使用场景模拟形式进行考核。
